日語起源
發布時間:2019/02/19

日本語(Japanese language),語言系屬分類上屬於日本-高句麗語系(Japanese-Koguryoic languages)或扶餘語系(Buyeo languages),母語人數有1億2500萬人,使用日語的人數佔世界人口的3.1%。 日本語的起源一直是爭論不休的問題。
明治時代的日本人把日本語劃爲阿爾泰語系,但阿爾泰語系這個說法已經普遍遭到否定,霍默·赫爾伯特(Homer Hulbert)和大野晉(ōno Susumu)認爲日語屬於達羅毗荼語系,西田龍雄(Nishida Tatsuo)認爲日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,白桂思(Christopher I. Beckwith)認爲日語屬於日本-高句麗語系(即扶餘語系),列昂·安吉洛·塞拉菲姆(Leon Angelo Serafim)認爲日本語和琉球語可以組成日本語系。
有一種假設認爲南島語系、壯侗語系和日本語系可以組成南島-臺語門(Austro-Tai languages),即認爲三者都有共同的起源。 三國時代,漢字傳入日本,唐代時日本人發明了通行於女性之間的假名,官文爲文言文,因此現代日本語受古代漢語影響極大。以昭和31年(1956年)的《例解國語辭典》爲例,在日本語的語匯中,和語佔36.6%、漢語佔53.6%,昭和39年(1964年)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志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,得出了和語佔36.7%、漢語佔47.5%、西洋語佔近10%的結論。